因為想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,因此希望自己能更有效率一些,就想來看看增加生產力的書籍,這次選「深度工作力」來跟大家分享。
書籍分兩部分:
第一部分:說明為什麼深度工作重要(詳情請見書籍)
第二部分:要怎麼擁有深度工作力(椪皮仔的圖片整理)
書籍裡面,有三個體悟,想跟大家分享。
刪除社群軟體
正確的時間管理,不是管理時間,而是管理精力。
大多數人使用「社群軟體」來娛樂自己,將此視為放鬆的方式,作者建議,可以拿下班後的時間來過生活,或是增進自己。例如:和家人相處、培養興趣、閱讀等等。
「你都什麼時候滑社群軟體?」
我其實都不是在下班的時候滑,我都是在零碎時間滑。
但是我發現,在零碎時間滑社群軟體,會讓我失去對於生活的觀察力。例如,在紅燈的時候、在等餐點的時候、在等人的時候。
有時候,當我放下手機,開始觀察周遭的大小事,其實會有一種很放鬆的感覺。那種每一刻都要做些什麼事,反而無法活在當下,尤其是當社群媒體上更多的是讓你感到更焦慮的內容。
Action Point:
練習擁抱無聊,活在當下,有空檔時候不滑手機,給自己每天一個「分心時間」來查看社群軟體。
好好審視自己的時間
作者提到:讓自己難以聯絡並拒絕跟目標不相關的行動,好好看待自己的時間。
在我身上,我不知道是否正確。
我對於「奉獻自己的時間」這件事,不是很在意。
對我來說,更多時候我會覺得「多付出一點也沒什麼不好」,甚至喜歡當貢獻者,會換回來什麼價值,我不是很在意,我更在意的是:「這個組織或是活動有沒有因為有我的參與變得更好?以及我在這之中快不快樂?」
後來發現,過去累積的這些奉獻,不知不覺成就了我的好人緣,幫助我草創時期好多。
我認為,作為一名學者或是知識型工作者,珍惜自己的時間來創作出更高品質的研究或內容很重要,但身為一名草創時期的創業家,更多時候,賣的除了產品本身,還有更多的其實是創業家的陰德值。
高效工作就可以深度生活
我認為,高效工作,是為了有更多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「人生的最終追求是什麼?」
對我來說,是「體驗」,體驗並不只局限在「玩樂」,而是任何具有挑戰、沒有嘗試過的事。小到吃了一個沒吃過的餐廳,大到創業,對我來說都是體驗的一部分。
去年過了幾個月「人生只有工作跟學習商業知識」的生活,我發現,這樣的生活很充實,也進步很多,但不是我想過的人生,這個軌跡太單一了。
因此,從今年開始,我花更多時間去嘗試自己有興趣的事,也依然在學習,只是學的東西更多元了,例如:爬山、人類圖、自由潛水、重訓、商務社交,也花更多時間在閱讀。
但是,我對自己尚未滿意的部分,反倒是工作。
覺得自己在工作上,沒有在有限的時間,把重要的工作高效做完,更多的時候我都在做淺薄工作。也覺得要做的事情太多,不知道從何開始的感覺。
Action point:重新審視自己的OKR,列出短中長期目標,以及終點,並且以終為始的計劃並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