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週跟大家分享文案寫作書,
這本都是條列式的方式論述,畫起圖來實在痛苦,花了我一些時間整理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,以下有三點更深入的解說分享給大家!
消費者第一次使用你的產品是在他的想像裡
不管是文字、圖片、影片,
都是想讓消費者在心中能有一個美好畫面。
因此,描繪使用場景,
我覺得對於食品是最重要的,
一旦錨定了在這個使用場景,就會想到你的產品,那就成功一半了。
在上一本書裡有講到,使用動詞加名詞,以及多用比喻,會比單純的形容詞來的更準確,更有畫面。描繪出動態的畫面,就能在消費者心裡想像著使用產品的樣子,或許這也是影片比文字更有渲染力的原因吧。
這邊給大家看一下書中的有趣案例:
-多汁的紅蘋果
=> 令人垂涎欲滴、甘甜如蜜、親手採摘的蘋果!
-在跳蚤市場賣金子大賺一筆
=> 在熙熙攘攘的跳蚤市場獨占黃金的買賣,然後就看著鈔票滾滾而來吧!
這也是我很不擅長的部分😂,要用白話文,不能寫的太文學,又要能夠善用有畫面的比喻,寫出食物誘人風味,實在是很考驗國文能力。
我習慣寫故事,也習慣寫偏向文學的小散文,就是不太會寫「食品文案」,也歡迎大家推薦食品文案類型的書籍或課程給我~
中央與周邊路徑思考
這邊想跟大家特別解釋一下中央與周邊路徑思考的意思。ELM(推敲可能性模型)提出有兩條路徑可以改變人們的態度:
·中央路徑:透過邏輯、推理和深入思考來說服別人(通常用以決定高價商品)
·周邊路徑:利用愉快的想法和正面的形象或經由「暗示」所產生的聯想來說服別人(通常用於選擇風險較小的產品,例如一個肥皂或是一雙襪子)
一般商品,通常都是使用周邊路徑,透過視覺或其他刺激的暗示,影響消費者的選擇。
但是如果可以用中央路徑,讓消費者思考,並且推敲出最後答案,選用你的商品,那這個意念就會轉化爲信念,去避免因為認知失調而造成的不舒服。
講白話文就是,消費者覺得是經過自己思考,而選擇這個品牌,就會為了不讓自己被質疑,而對這個品牌產生向心力,甚至為品牌護航。
引發讀者興趣的小撇步
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方式,附上對比照。
比如,你是婚攝業者,就附上一張超級失敗的婚禮照片,再附上一張完美婚照。
比如,你是網路批發商,想要邀請人來販售你的商品。可以在信封裡附上一美元鈔票,告訴讀者,我可以三個月內幫你賺到10,000張。
這個方式超有趣的,
以我的案例應該這麼思考,
寄一個扁掉的鴨血,告訴消費者,你是不是常常吃到咬起來扁扁硬硬,一點都不軟嫩的鴨血?我不是故意引發不好的回憶,而是鴨血不該是這樣的,想要吃到軟嫩又多汁的鴨血嗎?
請您動動小手,搜尋椪一下。
😂等我哪天心血來潮就來試試看效果怎麼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