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來週更時間決定更改至週五晚間,
再請大家準時收看了~
本週再次壓線發布,
因為這本書實在太硬了XD,非常扎實的字數。
先感謝皇后出版社的邀約,
這本書我一直很想買,
竟然就這麼來了!真的是吸引力法則~
書中舉了很多實例,說明在各種場景下,重新思考的重要性,
但也不是每一個情境下都保持開放態度,而是成為有彈性的人。
以下分享幾個我覺得很讚的觀點,
冒牌者症候群不一定是壞事
我常常覺得,很討厭自己的冒牌者症候群,
即使非常多人跟我說,「你一定可以的」,
我還是會覺得,沒有,你們一定是誤會了。
但書中提到冒牌者症候群的兩大好處:
- 會激勵我們更努力,因為感覺自己像冒牌貨,就會更想證明什麼,不讓別人失望
- 讓我們向新手一樣思考,因為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,反倒會常常重新思考,也更虛心學習,從不同的人身上找到新的想法。
作者提到,冒牌者症候群的人,會總是對自己的能力,心存懷疑,
但萬一就是因為這些懷疑的鞭策,才讓這群人走向成功之路呢?
我看完只覺得「對欸,我怎麼沒想到!」
或許每一個特點本來就是一體兩面,
行動力強的反面,就是衝動、沒在動腦思考,
與其想著要怎麼改善那個特點,
或許,能更想著如何應用自己的這個特點,發揮所長。
二元偏誤
心理學家說到,人類傾向將複雜的問題簡化成兩個類別,藉以尋求澄清跟結束。
以前有一位朋友跟我說,我的心中沒有灰色地帶,非黑即白。
我那時候聽不懂,覺得「這有什麼問題嗎?」
後來創業以後衝擊很大,這個社會中就是充滿了灰色地帶,
尤其是跟「人」有關的事情,越複雜,也就越多模糊不清的時刻。
不管是跟別人的溝通,或對自我探索與釐清的過程,
只要落入二分法,那就會很難以看到不同的可能性,
且做決策的時候,人們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,
那用二分法來做決策就更危險了。
也就是因為這樣,現在我很喜歡拆解複雜問題的過程中,
聽見不同的想法,不只是擁有更多解決方式,
有時候甚至,二分法的兩個答案,
其實都解決不了最根本的問題。
勇於面對錯誤
這是我覺得這兩年,我改進很多的能力之一,
以前,我常常被「檢察官心態」佔據,
當然,也要看說的那個人,
但是大部分時候我都想找到論證反駁對方,
對錯在我心中,比解決問題更重要。
後來,我開始不反駁了,
我試著理解,他的論點當中,有什麼新奇的地方,
在我窮途末路的思考中,給我不同的靈感,
作者提到,爭論反而是尊重的展現,
因為你重要,對方願意對你提出質疑,
如果真的是個路人甲,那他何苦多費口舌呢?
不論是爭論,或是直接或間接說出你的不足,都是很珍貴的寶物。
這世界上,會說好聽話的人很多,
但是願意說真話的人很少,
非常珍惜,身邊所有會跟我說真話跟爭論的朋友們,讓我更快速成長。